“十三五”期间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成就新闻发布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芜湖 旅游景点 “十三五”期间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成就新闻发布会

“十三五”期间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成就新闻发布会

2023-12-15 23: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发布时间:2021年1月25日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持人: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万胜

发布人: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群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万胜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卫东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东方

芜湖市“十三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成就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你们好!首先,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芜湖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聚焦打造国家级优质旅游目的地和长三角文化旅游新热点城市目标,坚持高标准文旅融合发展,文化惠民深入推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末,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规模近千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24%;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23家,营业收入138.7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3.7%和110.6%。文化旅游各项指标始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被省政府确立为全省4个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重点城市,芜湖市被省政府评为2019年落实文化旅游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城市。“十三五”时期我市文化旅游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新”:

第一,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坚持文化引领、项目为先、融合发展,高起点筹划和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主要成果体现在:

一是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十三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芜湖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市级层面出台乡村发展、道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支持文旅产业发展政策文件,完成芜湖市乡村旅游聚集区发展专项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参与制定了涉及文旅扶持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设立市级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县(市)区也设立旅游发展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市县联动建立起了符合我市实际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体系。

二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入围省级项目库的文旅产业项目有136个,入选数量、质量、投资额均位于全省前列,已建成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9个。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打造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芜湖园区和国家动漫基地。在全省率先成立芜湖传媒中心(集团),市、县(市)区应急广播建设全面实施。影视制作机构蓬勃发展,全市共有影视制作机构37家(含市、县台),推出优秀作品250余部,江南梦工厂、松鼠娱乐等企业拍摄制作作品在国家和省级评选中获奖。全市数字出版业态相关企业263家,产值超百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61%和124%。

三是品质更优品牌更响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34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1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全国特色小镇先进典型1家、国家及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家。先后荣获省级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荣誉和品牌100余个,获得了中国夜间经济潜力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020年度中国夜游名城等荣誉称号。形成以芜湖方特、殷港艺创、雨耕山、大砻坊为代表的数字出版和文创产业园新业态版图;在城东片区形成以方特、鸠兹古镇、大白鲸海洋公园为代表的城东旅游度假区,在滨江沿线形成以天门山、芜湖古城、西洋建筑群、松鼠小镇等为代表的滨江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带;在全市乡村形成以无为市红庙镇、南陵县何湾镇、湾沚区六郎镇等为代表的10大乡村旅游聚集区。

第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满足了新需求。

坚持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让城市更好,乡村更美,生活更甜。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建设,全市建成10个图书馆、8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1个美术馆,72个镇街综合文化站,921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全部完成数字化建设。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发展群众文化辅导员2000多人,群众文艺团队500多个,民营院团96个。市文化馆“全家福照相馆”入选中宣部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市博物馆春雨志愿服务活动等4个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春雨工程”项目,市博物馆等4个文化场馆获长三角“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市、县(市)区合力打造“菜单式”文化服务。全市95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666个图书阅读点遍布企业、社区、公园、车站、商场,组织大型主题文艺活动60余场。县(市)区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建成总分馆制,实行图书通借通还;建成农家书屋704个实现全覆盖,每年更新出版物55000余册;每年组织“送戏进万村”演出1000余场、农村电影放映9000余场。组织文化演出和图书进校园、进社区、进养老院、进扶贫村等累计超过600场,更多百姓在家门口感受文化熏陶。

三是文艺作品创作更加繁荣聚焦改革开放、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现实题材,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黄梅戏《团圆》作为全省唯一入选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剧本扶持工程项目,黄梅戏《江城飞絮》等9部戏入选省戏曲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小品《记忆小店》、相声《圆梦》获得省群星奖,8个文艺作品获得省社会科学奖,20个艺术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2020年,聚焦抗击疫情积极创作各类文艺作品849个,制作公益广告156条,播出1843条次。

第三,“欢乐芜湖”品牌影响力跨上了新台阶。

以文化赋能欢乐,让欢乐传播文化,“十三五”以来,“欢乐芜湖”城市气质越来越好、“朋友圈”越来越大。

一是本土特色文化欢乐芜湖内涵更加丰富有以奇瑞汽车、智能机器人、3D打印、通用航空为代表的工业文化;有以渡江第一船、新四军集群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芜湖古城、鸠兹古镇、西河古镇、弋江古镇等古城古镇为代表的徽商文化;有以方特旅游区、松鼠小镇,乡村旅游为代表的休闲文化。五年来,通过组织大地欢歌幸福来四季文旅活动、戏曲进校园、民俗展演、少儿文艺调演、“书香伴我行”读书交流、系列书画摄影展等200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打造了市、县、镇三级城市文化宣传推广机制。

二是全方位宣传欢乐芜湖影响力逐步提升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城市合作,推出8条区域精品线路、10余条特色旅游线路、建设13家旅游商品示范点。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省市媒体合作、开设宣传营销中心、冠名高铁动车组,“欢乐芜湖”文旅品牌宣传跻身杭州G20峰会官方宣传。以芜湖美食上榜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和“一城一味”为起点,开展全覆盖宣传,主办或参加国家级旅游交流活动59场次;打造“欢乐芜湖”新媒体矩阵,月浏览量近200万人次。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俄罗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旅项目交流合作。

数据统计,九成受访者知晓“欢乐芜湖”文旅产业品牌,“芜湖铁画”“三只松鼠”等文旅特色产品享誉全国。2019年度,我市旅游市场活跃度排名全省第一位,魅力芜湖不断彰显。

第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达到了新水平。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十三五”以来,建立文物保护“主体、直接、监督”三位一体的安全保护责任体系,连续多年文物安全零事故。

一是文物保护利用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以来,争取各类政策支持资金7646万元,完成了繁昌窑、人字洞、天主堂等20余个文保单位保护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良好,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明显改善;文物活化利用工作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更加彰显。其中繁昌窑遗址保护大棚附属工程、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和防洪一期工程有序推进;人字洞遗址考古工作站及科研科普基地正式启用,是时隔20年后人字洞重大考古工作再次发掘。市博物馆入选全省10家“最美博物馆”,并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渡江第一船主题展”入选国家文物局百项集中宣传推介展览名单。

二是非遗传承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市市级以上非遗项目7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4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8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29名;每年平均举办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活动20余场,促进了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南陵目连戏入围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

第五,市场监管服务水平得到了新提升。

一是改革取得新成效完成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组建了市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统一行使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电影、旅游市场行政执法职责,监管服务更加规范。完成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相继成立第一届理事会并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十三五”期间,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及划拨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案件,受理旅游投诉按时办结率100%。

二是依法行政更高效。精简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把原来审批事项办理需要的3至7天压缩到1天,100%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开通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网上办理、委托代办、快递送达等服务方式,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积极参与省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我局86个事项的平均时效由3.44天提升到1.3天,四级事项占比由74.4%提升到91.8%,平均提交材料由2.95件压缩到2.02件,使得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

三是服务企业更精准。扎实开展“四送一服”走访调研活动,深入优化营商环境,走进文旅企业宣讲各类政策,增强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及时掌握企业发展过程中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十三五”期间,累计拨付各类奖补扶持资金2.15亿元,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特别是2020年,为帮助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应对疫情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及时成立复工复产专项小组,赴文旅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加强对文旅企业帮扶力度,2020年积极争取并拨付各类奖补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组织帮助104家重点文旅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近2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市还深入推进文旅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鼓励不良信息主体自我纠错、自我更新的关爱机制,旅游住宿业态持续健康发展。良好的政企互信互助氛围,激发了全市文旅企业回馈社会的热情动力。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各级各界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是全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展望“十四五”我们充满信心和期待,全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打造长三角文化旅游热点城市、新时代文化强市目标,着力推进芜湖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滨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繁昌慢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芜湖园区、芜湖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战略平台建设,支持南陵、繁昌、湾沚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效推进新时代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等体系。着力实施文旅行业提质增效、精品文旅项目建设、“欢乐芜湖”品牌提升和乡村旅游集聚发展、文旅人才培育等工程。力争到2025年,长三角文化旅游热点城市目标基本实现,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文化旅游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